俄乌冲突迎来关键节点之际,欧洲却在核武器问题上陷入激烈内斗。正当外界猜测俄乌可能开启停火谈判时,英法两国围绕核威慑的"口水战"让欧洲团结的愿景再次破碎,这场争端甚至可能让俄乌局势更加扑朔迷离。
核共享议题点燃火药桶
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日抛出惊人提案,提议将法国核武器打造为"欧洲共同威慑伞",甚至愿与德国共享核武系统。这一提议本意是提升欧洲防务自主权,却意外引爆英法矛盾。英国首相斯塔默立即强硬回应:"英国是西欧唯一拥有核武的国家,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扩散。"这番表态被解读为直接打脸马克龙,更引发舆论对"奥库斯联盟"向澳大利亚输出核潜艇技术的讽刺——原来英国的"核原则"只对欧洲有效。
背后博弈暗流涌动
细究英法分歧,实则是欧洲话语权争夺战。英国核潜艇依赖美国提供的W76型核弹头,真到战时需美国点头才能动用。而法国核武体系完全自主,具备空基、陆基、海基三重投射能力。若法国真能整合欧洲核力量,英国精心维持的"核大国"地位将受冲击,欧盟凝聚力也可能增强——这对脱欧后的英国和长期分化欧洲的美国而言,显然不是好消息。
欧洲各国各怀心思
这场核辩论迅速演变为"欧洲式扯皮"。德国新任总理默茨选举前宣称考虑核共享,波兰政府支持法国方案却遭总统反对,转而向美国求援。北欧国家担心刺激俄罗斯,南欧国家则质疑成本负担。更讽刺的是,当普京与特朗普在暗自偷笑时,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却在英法间疲于奔命——上周他刚与斯塔默会晤,马克龙便火速加入三方会谈,将德国晾在一边。
分裂欧洲成最大输家
分析人士指出,英法这对"欢喜冤家"当前本应是欧洲的主心骨。俄乌冲突已持续三年,欧洲却在核威慑这种战略级议题上陷入内耗。当各国还在为谁的核按钮更权威争吵时,俄乌谈判桌前的微妙平衡、战场上随时可能爆发的新冲突,都成了被搁置的烫手山芋。正如布鲁塞尔智库学者所言:"欧洲人总在关键时刻把枪口对准自己,这正是超级大国最想看到的。"
这场核争端的荒诞之处在于,当欧洲大陆亟需团结应对地缘危机时,各国却在用19世纪的民族主义思维处理21世纪的安全问题。而远在千里之外的莫斯科和华盛顿,大概正为这场"教科书级"的分裂表演拍手称快。